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绿茶风味形成机理详解的一些知识点,和茶叶审评,绿茶,绿茶风味因子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为了更多地保留茶多酚含量,绿茶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杀青,先杀死多酚类氧化酶的活性,不让它氧化茶多酚。而红茶的工艺里没有杀青,萎凋过后就揉捻,拆掉酶和茶多酚之间的墙。目的就是更多地让茶多酚氧化,产生大量的茶黄素和茶红素。
揉捻是通过外力揉搓茶叶,揉捻的目的有三个:
第一是增加茶汤的浓度;
第二是使茶叶卷曲成型,提高茶叶外观的润泽度;
第三是促进内含物的进一步变化。
绿茶的干燥是迅速散失水分的过程,也是内含物迅速化的一个过程。干燥的方式有炒干、烘干、晒干、阴干等。
炒干的绿茶就叫炒青,烘干的绿茶就叫烘青,晒干的绿茶就叫晒青。每一种干燥方式,都会形成独特的风味因子。
品质优良的绿茶,香气鲜嫩清高,有嫩香或清香,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爽浓醇,叶底嫩绿明亮。
1、绿茶在加工过程中功能成分的变化
(1)酶的热稳定性很差,当叶温升至80°C以上时,多酚类氧化酶失去活性,被钝化了。
(2)茶多酚的形成
绿茶加工的特点是:在杀青过程中,利用高温使酶热变性,从而使茶多酚得以最大限度保留。
在叶温升至80°C以前以及干燥过程中,受湿热作用,茶多酚会因异构、水解,并在残留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聚合。所以,绿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总量是下降的。
儿茶素在干燥过程中,会发生异构化作用。EGC变成GC,EGCG变成ECG,EC变成C,ECG变成CG。
儿茶素在湿热过程中,会发生水解。酯型儿茶素水解成游离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苦涩味重,收敛性强;游离型儿茶素爽口,先苦后甘,收敛性弱。酯型儿茶素适量减少,有利于绿茶滋味的醇和爽口。
儿茶素在高温、湿热、有氧的条件下,还可发生氧化聚合反应。如若结合残留多酚氧化酶,氧化聚合更快,生成橙黄色的聚合物。当氨基酸、蛋白质存在时,这些氧化聚合物可随机聚合形成有色物质,是形成绿茶叶底黄绿的成分,使叶底呈现黄绿色,从而改善品质。
(3)氨基酸的形成
贮青中的鲜叶,仍然是有生命的,它仍然在呼吸。其呼吸作用使得部分蛋白质水解,游离氨基酸增加,提高了茶叶滋味的鲜爽度。
杀青期间,受湿热的影响,氨基酸参与多种化学反应,含量下降明显。揉捻过程变化不大,但在干燥过程又有所上升。所以,从鲜叶到成品绿茶,氨基酸总量有所增加。
(4)咖啡碱的变化
从鲜叶到成品的绿茶,咖啡碱的含量总体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干燥时,咖啡碱受热,有少部分会升华,所以略有损失。
(5)糖类的变化
贮青中的鲜叶,部分多糖会水解,水解成可溶性糖类,有利于茶汤滋味。淀粉、果胶物质水解成单糖、双糖和水溶性果胶。杀青时间和干燥时间的不同,可溶性糖的变化不一样。在正常范围内,时间越长,含量越高。杀青和干燥阶段,可溶性糖的总量有所增加。值得一提的是,在绿茶的初制过程中,可溶性果胶含量有所增加,制法不同,其含量也不同,鲜叶制成烘青,可溶性果胶含量增加24.4%左右,炒青增加约31.2%。所以,烘青绿茶的茶汤通常没有炒青绿茶的茶汤浓稠,原因就在此。
绿茶制造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决定茶叶品质的形成。鲜叶经过贮青,也就是鲜叶采摘下来,杀青前,放在竹席上,适度摊放,会有部分蛋白质水解,从而增加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淀粉、果胶物质水解成可溶性糖(单糖和双糖)和水溶性果胶,茶多酚中的酯型儿茶素适量水解转变成非酯型儿茶素,使苦涩味降低。叶绿素部分水解,使绿茶叶底呈现出嫩绿色。
谁决定了绿茶的品质特点?
鲜爽度,氨基酸
醇度,酚氨比
浓度,茶多酚
杀青初期,随着温度的上升,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仍在逐渐增强,在湿热环境下,氨基酸含量会短暂增加。当叶温达80°C以上时,酶失去活性。杀青阶段,低沸点的青草气物质挥发,新的芳香类物质形成。
在干燥阶段,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挥发性物质继续挥发,高沸点的芳香物质多数得以保留。制作炒青绿茶时,还会产生20多种含氮的杂环类芳香物质,形成炒青特有的锅炒香型。
干燥后期,某些氨基酸和糖缩合形成糖胺缩合物,发生糖类的焦糖化作用,有利于焦糖香的形成。
绿茶在加工过程中功能成分的変化:
-
茶多酚,减少
-
可溶性糖,增加
-
氨基酸,增加
-
咖啡碱,减少
2、绿茶风味因子的形成
(1)名优绿茶的品质特点
绿茶的特点是“清汤绿叶”,滋味鲜、浓、醇。
绿茶中鲜爽度的呈味因子主要是氨基酸;浓度的呈味因子主要是茶多酚;醇度与茶汤中茶多酚与氨基酸的比值密切相关。
茶汤中的酚类物质以儿茶素含量最高。其中酯型儿茶素呈苦涩味,收敛性强;简单儿茶素主要是产生茶汤中令人爽口的感觉。
(2)绿茶风味因子的形成
茶汤中的呈味物质归纳起来可分为:糖类、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有机酸和茶皂苷等。其中以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对茶叶品质影响最大。学者普遍认为,决定绿茶滋味品质的是酚氨比,即茶多酚与氨基酸的比例。
施兆鹏教授等研究认为,绿茶茶多酚含量在20%以内时,滋味得分与茶多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茶多酚含量在20%~24%范围内,仍能保持茶汤浓度、醇度、鲜爽度的和谐统一。茶多酚含量进一步增加时,尽管茶汤浓度増大,但鲜醇度降低,苦涩味也加重。有研究认为,儿茶素总量与茶汤滋味评分的相关系数是0.929。
茶多酚对绿茶品质的影响是复杂的,由于其含量较高,是决定茶汤浓度的主要物质,因此不能用简单的正相关或负相关,来断言茶多酚对茶汤滋味的影响,应该从茶多酚的可溶性程度,茶多酚绝对含量,茶多酚与其他呈味物质特别是氨基酸比例的大小等多个角度综合分析。
绿茶滋味要求醇和甘爽,其中甘和鲜爽的口感都与茶叶中的氨基酸有关。茶叶中的氨基酸种类很多,呈现的特点也不尽相同。含量最高的是茶氨酸,这也是茶叶中独有的一种氨基酸,有研究认为茶氨酸的含量与茶汤品质的相关系数为 0.787。
用户评论
颓废人士
一直觉得绿茶这种清香的味道很好闻~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长裙绿衣
imparare 真想研究一下是怎么让茶叶变成这种香味的!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古巷青灯
小时候总喜欢用绿茶泡牛奶喝,不知道为什么味道这么好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千城暮雪
感觉绿茶的风味和种子的品种、烘焙工艺都有关系吧?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执拗旧人
是不是叶子经过氧化后才会形成独特的香气呢?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独角戏°
我听专家说绿茶的香味成分很多,要进行专业分析才能完全了解。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等量代换
这应该是很复杂的过程啊,很多环节都影响着最终的味道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断桥残雪
我一直以为是种植环境和气候决定的!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肆忌
期待看看这篇文章能解释清楚绿茶风味形成的秘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莫失莫忘
终于有机会了解一下这个一直困扰我的问题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早不爱了
希望能详细讲讲每个步骤,这样我才能更好地欣赏绿茶的味道。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识爱人心
学习学习,也许以后我能自己泡出好喝的绿茶!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身影
听专业的人讲解更明白,自己瞎猜总感觉不太靠谱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摇划花蜜的午后
希望这篇文章能像讲故事一样,把我带进绿茶的世界!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信仰
我的偶像是一位茶师,他总是说绿茶的风味来自于“天时地利人和”,现在知道什么意思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ok绷遮不住我颓废的伤あ
我平时喝绿茶就是单纯的享受,没想到味道背后还有这么多故事!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ー半忧伤
这篇文章很有趣!希望我能从中学到更多关于茶叶知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素衣青丝
以前只知道绿茶的味道好喝,现在知道它背后的科学原理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别悲哀
以后再喝绿茶的时候,就能更加珍惜它的味道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病房
学习一下茶的内涵,让饮用更能体会到其中的韵味!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