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承载互联网或资本基因的创新便利店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经历沉浮时,一些在三四线城市蓬勃发展的“草根”便利店品牌却掌握了悄然发财的真谛。
广东天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除昆仑好客、易捷便利店两大便利店外,其门店数量超过4000家,位居行业第二。年销售额突破30亿元,与总部门店实现同步。利润。《第三只眼看零售》 据了解,由于门店数量和销售额的稳定增长,天府便利开始谋划“质变”,探索新的增长空间。
一方面,天府计划年内推出两家中高端店,与7-11、罗森等日系便利店竞争,试水品牌升级。另一方面,天府便利也在尝试发展自有品牌、生鲜等差异化产品。据悉,天府便利自有品牌产品年销售额已突破3000万元,可以说已经初见成效。
要理解上述“质变”,我们必须将其与天府便利此前践行的“草根”发展路径进行比较。首先,从门店规模来看,天府便利能够在著名的便利店之都东莞开设数千家门店,并保持稳定增长,这证明其“每米三店”的蜂窝式扩张模式已基本奏效。有利于天府,便于量变的积累。
“成本低”、“投资回收期短”等关键词是天府便利给予加盟商的重要卖点。控制主力店型面积在60平米至120平米之间。这条热门路线是前期天府便利店赖以生存的重要依靠。但随着消费群体年轻化、便利店品牌加速迭代、迎合消费升级等因素的出现,天府便利开始谋划品牌发展的新阶段。
可以说,在推动量变向质变的过程中,天府便利缺乏巨头背书,缺乏资本支持,精打细算走上了草根逆袭之路。因此,东莞制造业大量外迁,客流和购买力萎缩。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仍能保持年均30%左右的销售额同比增长。
《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便利店这种“弯腰捡钢材”的传统业态,不会因资本力量的参与而实现长期快速增长。尤其是一些提前巨额亏损、先行打造规模的互联网剧,极有可能因缺乏自产能力而承担巨大风险。天府便利的做法是大多数本土便利店发展的一个缩影,值得关注。
50万启动资金
“草根”逆袭行业第二大玩家
天府便利起步于2004年,欧阳华锦当时只凑了50万元的启动资金,与如今新兴便利店品牌动辄数千万的投资成本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面对资金短缺,欧阳华锦计划从两个方面摊薄成本。一是整合供应链上下游,降低运营成本;二是开辟加盟店,弥补资金不足。
为了与日资便利店、美宜家等本土便利店品牌区分开来,天府便利规划成为满足消费者日常需求、高于夫妻店经营标准的连锁品牌。店铺布局上,以60平米至120平米左右的常规店铺为主。其中,直营店规模较大,目前已超过200家。开店成本在50万元左右,他们负责品牌宣传和新品推广。模式落地等功能,而加盟店通常规模较小,初期投资在20万元左右,是天府便利推动市场布局的主力军。
天府便利总裁办主任温祖英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新店成活率超过95%,开店成本效益高于同区域其他品牌。天府便利的两大核心卖点。一方面,这帮助天府便利快速扩张门店。比如,成立第一年就开设了100多家加盟店。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消费者层面培养品牌影响力,吸引对价格敏感的蓝领、学生、社区居民等顾客群体。
以新店扩张为例,天府便利通常从两个方面来提高成功率。天府便利在确定整体网络布局时,高度重视城市密度。在获得长沙地铁沿线开店资格后,它才首次走出广东。在广东地区,天府便利启动了蜂窝式扩张战略。即成功的选址是中心,周围密集开店,从而产生聚集效应。同时,密集的布局也帮助天府方便提前占据空间,阻止其他品牌进入。
“天府便利刚成立时,欧阳华金听说东莞南城的塘北市场很火爆,为了摸清具体的客流分布时段,欧阳华金曾在凌晨三四点停在市场, “天府便利在拓展新店的时候,对人流量也是有规定的。”一位接近天府便利的业内人士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按照天府便利的规划,只要日均人流量达到10000人。进店人数超过500人,天府便利有可能成为目标店址。
此外,新店的投资成本也是天府便利重点考虑的因素。《第三只眼看零售》 据了解,东莞市门店转让市场大约有四种类型的门店。 60平方米左右的店铺,甲级步行街路段转让费通常在10万元以上,租金约为150-200元/平方米;靠近住宅小区的B级店,转让费约为5万元。租金约为100-150元/平方米; C类城中村店转让费也在5万元左右,但租金较低,约为50-100元/平方米。
为了控制开店成本,天府便利通常为加盟商选择B、C类门店,并根据门店类型规划品类和产品结构。 “比如一些规模较小的加盟店就不需要安装关东煮、蒸煮机等设备,这样可以在提高占地面积的同时节省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更符合加盟商的需求。”天府高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在扩大门店规模的基础上,天府便利开始将供应链效率优化提上日程。据悉,天府便利投资建有自己的配送公司,拥有配送车辆150多辆,建有60亩的仓储中心,完善常温仓库和冷链仓库。目前已能向广东大部分门店做到每天一件产品配送。温祖英表示,“天府便利通过升级信息系统、优化操作流程,将损失率从1/1000-2/1000降低到3/10000左右。”
上述仓储配送系统在为天府便利店系统提供支持的同时,也向第三方公司开放。这使得天府便利在提高资源利用率、摊薄运营成本的基础上,成为天府便利的又一独立盈利点。
拟推出中高端店型
通过并购、参股加速扩张
与美宜家先后进入福建、湖北、河南等地向全国扩张不同,天府便利店大部分开在广东。欧阳华锦介绍,虽然珠三角便利店密度和饱和度位居全国第一,但尚未达到上限。因此,天府便利若想实现增长,除了强化单店盈利能力外,不排除通过并购区域品牌来增加城市密度、开拓海外市场。
这意味着天府便利首先需要在客群结构、客单价等方面提升“内功”。为了吸引更多年轻顾客,天府便利开始尝试品牌升级,比如在店面设计、品类规划、线上服务等方面迎合消费者需求。到今年12月底,天府便利将拥有两家中高端直营店,与7-11、罗森等日本便利店竞争。届时将根据商圈特点决定增加水果、烘焙食品、生鲜食品等。和其他类别。
其中,水吧是天府便利考虑到广东地区消费习惯而新增的创新品类。包括金橘柠檬、港式奶茶等16个SKU,价格从10元到15元不等。 “一方面,水吧产品毛利率较高,有利于门店提升业绩。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白领等年轻客群来说,水吧相对更具吸引力。并能有效增加顾客数量。”天府高管表示。
在生鲜、水果等品类上,为了平衡成本和效率,天府便利计划在运营初期与专业供应商合作,达到一定规模后再决定是否自建生鲜工厂。例如,新鲜生活透露,正在与天府便捷通信进行战略合作,为其提供生鲜供应链等业务支持。
要知道,一方面,鲜生活正在与易果生鲜对接,成为其与传统便利店对接的中间平台。另一方面,也在整合天府便利等区域品牌,将其需求与易果生鲜对接,为其提供生鲜运营管理技术和产品供应。如果双方合作达成,意味着天府便利或将与易果生鲜达成供应链对接。
“未来,便利店想要发展,就必须能够掌控所有产品,只有这样,才能为加盟商提供更大的利益,获得更多的议价能力。”天府便利店负责人说。为此,天府便利也在努力发展自有品牌,目前年销售额已超过3000万元。
他们主要聚焦饮用水、特产、食品等品类,注重差异化竞争力。比如,天府在开发饮用水时,顺手选用了广西巴马出产的天然饮用水,并以“碱度”为卖点,定价为2.5元。总体来看,毛利率高于农夫山泉等厂商品牌。在绿色健康食品等品类上,天府便利规划了“高山绿米”等当地特产的线路。
可以看出,天府便利的增长模式正在以4100家门店为节点发生变化。前一阶段是扎根广东地区,通过密集开店寻求增长空间。下一阶段将从门店升级开始,逐步加速扩张。
早在2017年左右,天府便利就收购了李氏便利店,投资了惠州好客便利、珠海八点便利。《第三只眼看零售》 据了解,未来天府便利将有可能继续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整合便利店上下游,从而提高产业链的运营效率。同时,这也将成为其联合区域品牌、进军国外市场的主要路径。
“我们会收购小型便利店,也会参股一些项目,这比单纯自己开店扩张的模式要快。尤其是在开辟一个新城市的时候,并购是一个更有力的方式。”毕竟熟悉市场的人会走得更快。”欧阳金华曾对媒体表示。 【超过】
第三只眼看零售,走访零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