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茶
拼音Y Shan Ch
又名山茶花、山茶花、红山茶花、四棱标。
种源《滇南本草》的山茶花为西南红山茶和窄叶西南红山茶,两者在云南省广泛分布。
拉丁动植物矿物名: 1.CamelliapitardiiCoh.St.TheaspeciosaPit.exDiels 2.CamelliapitardiiCoh.St.var.yunnanicaSealy
采收与储藏:冬季采收,晒干。
原形1.西南红山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m。单叶互生;叶柄长,呈红色;叶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51-0厘米,宽2.2-3.5厘米,先端有长尾形,基部呈楔形,边缘有粗锯齿,上面、下面脉纹明显。以下。花两性,玫瑰红色至白色,通常单顶生;小苞片和萼片均为9*10,组合成杯状总苞,长2-3厘米,外面有绒毛;花冠长3.5-5.5厘米,花瓣5-8片,距基部1-1.5厘米处附着于花丝;雄蕊多数,长2-3厘米,外花丝下部1/2-2/3连成肉质筒;子房上位,密被绒毛,花柱长2.5-3厘米,基部有丝状柔毛,先端有3个浅裂片。蒴果本质上球形,直径3.5-5厘米,心室开裂。
2. 该种窄叶西南红茶花与前种非常相似。主要区别是:该品种的幼枝和幼叶通常被短柔毛,叶尖渐细,叶基呈楔形,边缘密有锯齿,花淡红色。苞片和萼片的背面被棕色毛。
生境划分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800m的山沟、水边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 1.分布于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2.分布于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微辛;苦的;涩;平坦的
通过肝脏返回;脾经
功能:活血止血;收敛止泻;清热解毒、止疮。主要是:月经不调;月经过多;肠道出血;鼻衄;吐血;急性胃肠炎;痢;肛门脱垂;白带;遗精;风湿性关节痛;烧伤;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研细末,3-6克。外用:适量,研末敷敷或混干。
注:《云南中草药》:\'忌酸或凉。 \'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