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只是几句话,但问题却一点也不简单!我们常说某茶性寒、某茶性平、某茶性温,但你有没有想过,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这样区分的依据是什么?
显然,茶的寒热性是中医的概念,那么我们先来看看中医的基本理论是怎么说的。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各种药物都有其基本的功能性质(即“性”),主要有“四性”、“五味”、“毒性”、“归经”、“性味”等。兴衰”等。
所谓“四性”,又称“四气”,是指寒、凉、温、热四种药性。除了这四种属性外,还有一类药物称为中性药物。
寒凉与温热是两种相反的药性。寒凉药材多具有清热泻火、利尿通便、化痰开窍的作用。适用于热病,如高热烦渴、面目赤赤、咽喉肿痛等。疼痛等;温性药材一般具有温经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的功效,适用于寒性症状,如肢体冰冷、面色苍白、腹冷疼痛等。它性阴,能健脾开胃、补虚。
茶的“茶性”实际上来源于中医的四性。根据四性理论,一般来说,茶性微寒,偏于温和、凉性。因此,茶具有清热解毒、泻火消暑的功效。从“五味”来看,茶的滋味以苦为主,兼有甘。
“茶味苦、甘,微寒,无毒,归经,入心、肝、脾、肺、肾,阴中阳能升降。” —— 《本草纲目》
茶叶性状的变化
但不同的加工方法、不同季节的茶叶、茶树的不同部位等都会影响茶叶的药性。这就是为什么有六大茶类,具有不同的茶特性。
相对而言,茶的冷温与发酵程度关系较大。发酵程度越低,寒味越大;发酵程度越高,温度越高。不发酵的绿茶性寒,全发酵的红茶、黑茶性温,重发酵的乌龙茶、老白茶的“四性”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刚炒好的新茶,无论是绿茶还是红茶,都含有火,喝多了会让人上火。茶叶掺入各种化合物后,由于多种药用成分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处方的药性会出现很大差异。
茶的主要药用功效(点击查看大图)
中医理论认为,甘味多补,苦味多泻。由于茶主要是苦味,但也有甘味成分,因此茶具有滋补和滋补的双重作用。
茶的功能中,清热、清热、解毒、消食、去脂、利尿、润肠通便、祛痰、祛风解表等都属于攻范畴,而茶的功能包括止渴、生津、益气。延年益寿等。从毒性方面来说,茶是无毒的,副作用也很少。
我们来谈谈茶的另外两个方面的药用价值,这两个方面你可能不熟悉。
一是升、沉、浮。一般来说,茶有很多功效。其功能有祛风、解表、清目等,属升浮。降气、利水、泻药的作用,属于下陷。
另一种是归经(对药物敏感的经络或部位)。由于茶对人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很难用一两条经络或脏腑来概括。明代名医李中子在《雷公炮制药性解》中说,茶“入心、肝、脾、肺、肾五经”。茶只是回归经脉,遍及五脏六腑。可见其适用范围非常广泛。这样的药材恐怕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