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明前毛尖茶的功效的问题,以及和明前毛尖属于什么茶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明前毛尖怎么分辨好坏
观形首先要看一下毛尖的外形,不论档次高低的茶叶外形都要匀整,不含非茶叶夹杂物;茶叶要干,拿到手里要唰唰作响,这样的茶叶含水量低。抓一把毛尖,用力捻一捻,看看它的干燥程度。毛尖的含水量非常严格,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最佳标准含水量要保持在6.5%左右。
嗅闻茶香嗅闻香气如何,是否清香或不同各类的品种香,是否有异味、焦味、酸味、杂味。
品尝茶味干嚼毛尖茶叶鲜爽浓醇,茶汤滋味以微苦中带甘为最佳
明前毛尖属于什么茶
明前毛尖属于春茶茶类,若从加工工艺上看,则明前毛尖属于不发酵的绿茶以及轻度发酵的黄茶,因为毛尖茶是一种概念茶,为信阳毛尖、都匀毛尖、黄山毛尖、沩山毛尖、圣地毛尖以及江华毛尖等多种茶叶的统称,而且在众多毛尖茶中,绿茶的品种丰富,故而时常常毛尖茶错认为绿茶。
明前毛尖指的是在每年清明之前,选择符合标准的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工序后得到的茶饮原料,其具有质地极为细嫩、色泽嫩绿光亮、滋味鲜爽甘甜的特点,属于毛尖茶中的顶级名茶,为春茶中的佼佼者。
明前毛尖炒茶的做法
筛分
将采摘的鲜叶按不同品种的鲜叶、晴天叶与雨水叶、上午采和下午采的鲜叶分别用网眼竹编筛子进行分级,剔出碎叶及其他异物,分别盛放。
摊放
将筛分后的鲜叶,室内通风、洁净的竹编簸箕篮上,厚度宜(5~10)cm,雨水叶或含水量高的鲜叶宜薄摊,晴天叶或中午、下午采用的鲜叶宜厚摊,每隔1h左右轻翻一次,室内温度在25℃以下,防太阳光照射。摊放时间根据鲜叶级别控制在(2~6)h为宜,待青气散失,叶质变软,鲜叶失水量10%左右时便可付制,当天的鲜叶应当天制作完毕。
生锅
采用炒茶专用铁锅,锅口面直径84cm(事先磨洗光滑无锈),生锅呈35°左右倾斜,锅台前方高40cm左右,便于操作,后壁高1m以上,与墙贴合。
熟锅
与生锅规格一致,与生锅并列排列,呈40°倾斜。在接纳生锅转来的茶叶后紧接操作。锅温(80~100)℃,开始仍用茶把操作,并以把尖先把茶团打散,然后以把尖团揉茶叶,继续“裹揉”,不时挑散,反复进行,约(3~4)min后,茶条进一步紧缩,茶把稍放平,进行“赶条”。
初烘
将熟锅陆续出来的4~5锅茶叶作为一烘,均匀摊开,厚度以2cm为宜,选用优质无烟木炭,烧着后用薄灰铺盖控制火温,火温宜(90~100)℃。根据火温大小,每(5~8)min轻轻翻动一次,经(20~25)min,待茶条定型,手抓茶条,稍感戳手,含水量为15%左右,即可下炕。
摊凉
初烘后的茶叶,置于室内及时摊凉在大簸箕内4h以上,厚度宜30cm左右,待复烘。
复烘
将摊凉后的茶叶再均匀摊在茶烘上(厚度以(4~5)cm为宜),轻轻于茶炕上(火温以(60~65)℃为宜),每烘摊叶量2.5kg左右,每隔10min左右轻翻拌一次。待茶条固定,用手揉茶叶即成粉末样,方可下炕,复烘30min左右,含水量控制在7%。
毛茶整理
复烘后的毛茶摊放在工作台上,将茶叶中的黄片、老枝梗及非茶类夹杂物剔出,然后进行分级。
毛尖明前茶和明后茶的区别
主要是物质含量不同、茶叶口感不同、茶叶外形不同,明前茶的外形主要是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为主,明后茶中的物质含量更多的是茶多酚和咖啡碱。
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同时,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
好了,关于明前毛尖茶的功效和明前毛尖属于什么茶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