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大红袍茶树中国有几棵,以及大红袍全国有几棵树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大红袍全国有几棵树
真正的大红袍母树是只有6棵的,它们是位于武夷山景区天心岩九龙窠,因为只有6棵,所以它们是很珍贵的。
真正的武夷山大红袍母树仅6株,生长于景区天心岩九龙窠,是武夷岩茶高贵品质的象征,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长期以来,每到春茶采摘季节,武夷山都要组织由专家、科技人员组成的采摘、制作队伍,采出数量有限的茶青,经过精心制作,制作出弥足珍贵的大红袍。珍贵的‘大红袍母树茶’年产量不足一公斤。其余都是无性繁殖而来。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乌龙茶中的极品,大红袍乃是武夷岩茶中之的佼佼者。传说明末清初即有其名,大红袍的母树仅有数株,堪称茶中瑰宝。从2006年起,国家有关部门对母树大红袍停止采摘进行留养,最后一次采制的产品已收藏于故宫博物院。茶叶工作者采用无性繁殖的方式培育大红袍茶树取得胜利,其品质保持了原母树优异、独特的风格。
大红袍母树三棵六株,为什么这么叫是三棵还是六棵
母树看去有六颗,但只有三棵是。另外三棵是北斗无性繁殖出的。1、产于福建武夷山,属乌龙茶,品质优异。中国特种名茶。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除与一般茶叶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劳、生津利尿、解热防暑、杀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腻、减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还具有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禅茶韵味。注重活、甘、清、香。2、名称来历: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状元用锡罐装取大红袍带回京城。状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读kē)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从此,武夷岩茶大红袍就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贡茶,大红袍的盛名也被世人传开。传说每年朝廷派来的官吏身穿大红袍,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因此被称为大红袍。3、形态特征:植株灌木型,树冠半披张,树高可达2米以上,主干尚明显,分枝较密,叶梢向上斜生长,叶,一般在6~7cm,长者可达11~11cm;宽一般3cm左右,宽者可达4~4.3cm,中叶型,近阔椭圆形,先端钝略下垂、叶缘略向面、叶绿光亮,叶肉稍厚微隆质脆、叶尚浅尚明27~28对,叶脉79对,花型尚大,直径3cm左右,花瓣6片,萼片5片、花丝稀疏稍长,高低不齐,二倍体,茶果中等。嫩芽梢尚壮,深绿微紫,夏梢叶更显带红毫尚显,萌芽、开采期比肉桂品种迟,一般在5月10日左右(缓冬年份)。
大红袍有几棵
大红袍树现在只有六棵,坐落于武夷山天心寺里面,因此这六棵大红袍树也十分珍贵。
另外,这六棵大红袍是属于母树大红袍,一年产的茶叶不足一斤。
而我们现在所喝的大红袍茶都是属于商品大红袍和纯种大红袍。
大红袍为什么只有六棵
母树大红袍只有6棵,主要是由于大红袍的生长环境较为苛刻,只有在特定的岩石缝隙中才能生长。而且大红袍生长缓慢,需要几十年时间才能形成一株成熟的母树。
此外,大红袍因为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一度被大量开采过度,导致采摘不当、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导致数量大幅减少。因此,当前只有6棵母树存活下来,需要保护和科学管理,才能让更多的人欣赏到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