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体育文化的四个层次
人们从事茶叶生产活动和产品的总和,即茶叶的种植、制造、加工、保存、化学成分和疗效研究等,还包括茶叶、水、茶具、桌椅等。品茶、茶馆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和建筑。
制度文化
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例如,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历代统治者不断强化管理措施,称为“茶政”,包括贡赋、税收、专卖、内销、对外贸易……等。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早在周武王伐纣时,“茶、蜜、鳖……皆入巴蜀一带”。唐代以后,贡茶的份额越来越大。很多的。从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起,对茶叶征税:“征天下茶、漆、竹、木,十取一”。 (《旧唐书食货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开始实行请茶制度,即实行茶叶专卖制度(《旧唐书文宗本记》)宋代蔡景礼茶叶引进制度,商人带路时交税,即可到指定地点采茶。宋朝至清朝,为了控制西北少数民族的茶叶供应,设立茶马司,开展茶马贸易,以达到“治茶”的目的。与茶的边界”。汉族地区的茶叶贸易也受到多方面的严格限制和剥削。行为文化
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习惯行为模式通常以茶道、茶俗和茶艺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宋代诗人杜来有句名言:“寒夜客来饮茶”,可见敬茶是我国的传统礼仪; ”、送“茶礼”称为“送茶”,古谚有“一女不食二茶”的说法,即女家受过“茶礼”后,不再接受别家的聘礼;还有以茶敬佛、茶祭等,而至于各地、各民族的饮茶习俗,饮茶习俗更是丰富多彩,各种饮茶方法和茶艺节目也如百花齐放。百花齐放,美得让人难以忘怀。
心态文化
人们在饮茶过程中所孕育的价值观、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例如,人们在喝茶汤时所追求的审美情趣,人们在茶艺操作过程中所追求的意境和韵味,以及由此产生的丰富联想;反映茶叶生产、茶区生活、饮茶品味的文学作品;饮茶与人生哲学相结合,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形成所谓的茶德、茶道等。这是茶文化的最高境界,也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
因此,广义的茶文化应该由以上四个层次组成。但一门完整、系统的科学——茶科学,简称茶学,在第一层次(物质状态文化)已经形成。第二层次(制度文化)属于经济史学科的研究范畴,取得了显着的成就和丰硕的成果。因此,茶文化研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应重点关注过去相对薄弱的第三、第四层次,即狭义的茶文化。
由此看来,我们要研究的狭义茶文化属于所谓“精神文明”范畴,但它并不是与“物质文明”文化完全分离,而是结合在一起的。无论是茶道、茶艺、茶道、还是茶俗,都体现在茶的应用过程中。没有它,就没有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