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一杯茶,或者背一章诗。”诗与茶,成为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心目中最浪漫的两个元素。另外,听禅、放松,这样的情节环境只有武夷山这个大自然创造的世界遗产才能呈现给你。
说不完的禅茶文化,说不完的武夷景点,说不完的对山水红茶的热爱,脱离喧嚣的尘世,在大自然万物、山水密林中探索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密语,追求更高层次的心灵宁静,武夷山在其灵水与奇山、浓郁的茶文化的交融中不断升华、演变。山水与茶的完美融合,成为武夷山的独特亮点。
隋唐以来,寺院收入除香火和少量捐赠外,主要依靠自给自足的牧业经济。天心永乐寺地处山角,四周悬崖峭壁,沟壑纵横,常年云雾缭绕,茶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僧侣们在这里建立尼姑庵后,开始广泛种植茶叶。从此,“茶佛世家”在这里找到了最真实的写照,“茶禅一味”在这里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诠释。但当时的人们肯定没有想到,僧人养茶养生,成为了武夷茶名扬天下的开始。说起武夷山的禅茶文化,晚唐五朝初期的口丙古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那个盛世即将消亡的时候,古佛悟出了“茶禅一味”之道,首先提出了“饮茶而去”的说法。
公元928年,闽王邀请85岁的古佛来福州拜为国师。 《五灯会苑》记载:“闽王躬身迎入城,亭在福茂水亭。方饮茶,举子曰:王将相见?”师曰:法王、法王自照。意思是闽王宴请古佛时,古佛问闽王:“闽王懂茶道吗?”闽王曰:“不”。古佛云:“人王与法王,真是不同界。”价值取向的标准,这句安静的话语,也是古佛“我是法王,自在法中”(《法华经》)的自我表达。闽王十分崇拜佛教,听从国师的劝告,于是提倡用“饮茶”的方式来净化人心。
古佛一生住在武夷茶的芦荟里。正是武夷山的武夷茶塑造了他超然的心境,他才能在那个混乱的时代提出流传千古的“茶禅”和“饮茶”思想。
口丙古佛的“饮茶”之道,代代相传。时至今日,海峡两岸的高僧云集千年古山,以茶会友,重新体会先贤的伟大思想。台湾传笑法师说,天地很公平,上天赐予武夷山最好的大红袍茶。茶的精髓是禅,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这就是禅茶。
想到禅宗,脑海中常常会浮现出人们在大树下或草木间打坐、冥想的画面。巧合的是,“茶”字的构造方式与“草木间的人”形象是一样的。曲径通幽,这样的人物结构对抽象神秘的“禅”做出了最通俗易懂、最诙谐的注解。
如今,人们越来越远离自然和纯朴。看似简单、平凡的“草木间的人”,却成了最遥不可及的梦想家园。武夷山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称。武夷山虽不高,却有高山之气;水不深,真是水景的绝妙组合。丹江碧水之中,有“三三”、“六六”、“九九”的胜利:“三三”是指九曲河碧绿清澈;“三三”是指九曲河清澈见底。列出了三十六座山峰; “九十九”指的是雄伟的九十九岩。
武夷山山麓有许多清泉、瀑布、山涧、溪流。潺潺流水,如歌如歌,给武夷山注入了生机,增添了动力,孕育了灵气。被誉为“中国最美溪流”的九曲河,为武夷山增添了美丽。
行走在如此美丽的景色中,我只感到心旷神怡,完全忘记了一切烦恼和忧虑,忘记了一切无法满足的欲望和需要,真正回归自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