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印胡克有幸参加了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认识了很多云南手工艺民间工匠。交流的过程中,就像遇见了知己,畅所欲言。
在谈到工匠精神时,有位老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给大家分享了一段特别难忘的经历。
真正杀死工匠的是师傅吗?
在近代中国,几乎所有工匠在具备工匠精神和技艺之前,都竭力标榜自己是大师。这样,世界上就多了一位不合格的工匠,多了一位不情愿的大师。
蛹变成飞蛾应该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你连蛹都不是,所以你说你是飞蛾。
所以,中国没有工匠,只有大师。工匠不是被文化杀死的,而是被大师杀死的,不是吗?
中国不缺工匠,缺少的是对工匠的尊重和匠心本身。
说到工匠精神,大家可能会想到一些词:耐心、缓慢、日复一日、少量、精细、追求完美。说起来,应该是一个与时间赛跑、专注于手艺的工匠。
但事实是,中国工艺的缺失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首先,在现代,我们不愿意传承工匠精神。财富就是成功,我们的成功哲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现实、更加势利、更加急功近利。
在这样的环境下,那些潜心制作工艺品的人得不到社会的关注和尊重,传承就更加困难。
不可否认,工匠对自己的作品要求不高,能够专心致志的工匠少之又少。他们中的一些人迫于外界和生活的诱惑而被迫放弃,这也导致了传承工匠精神的困境。
前面说过,在商业化的今天,更多的人从工匠变成了大师,何谈匠心呢?
银壶相信,一切有灵魂的艺术品不可能出自冰冷的机器,更不可能出自功利的心。心柔软才有感情,手粗糙才有温暖。有情感的投入,才会有热情的回报,这也是工匠应有的灵魂。愿我们多一点匠心,不浮躁,不浮躁,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