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具 / 承上启下的元代茶具

承上启下的元代茶具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政权。习惯了马背生活的蒙古族,基本延续了建国之初的习俗,以饮酒为主。政权统一后,虽然统治者将前南宋属下的臣民列为政治地位最低的“南人”,但元朝政府为了统治的方便,不得不被动接受儒家文化。

中原的文化习俗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元人的生活,饮茶就是一个例子。也由于蒙古人以极其野蛮的方式破坏了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元初的茶文化陷入了衰落状态。因此,元代并没有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独特饮茶方法。茶具除后期出现几个新的瓷器品种外,仍保持着南宋釉色、造型的特点。

元朝的统治并不像宋朝那样重视艺术、生活、文化。为了扩大统治范围,贵族统治阶级经历了长期的战争和蒙古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改变了茶具的设计和制作风格。浓重、粗犷、奔放,用开水直接冲泡散茶的饮茶方法也出现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元代点茶的习惯虽然延续,但茶叶的加工、饮茶方法、使用的茶具都比宋代简单得多,并发生了一些变化。元代是茶具历史上从唐宋到明清的过渡时期。

今天在首都博物馆,寻找元代过渡时期各窑场的瓷器。

龙泉青釉褐斑高脚杯

张口,直壁内收,喇叭形高足。通体青釉上点缀着不规则的褐色斑点。青瓷釉上褐斑技艺始见于金代,元代已在青瓷釉、青白釉等各种器物上实践。

景德镇窑青花花卉纹杯托

杯架是茶具。口撇,腹弧形,足为小圈,足底有乳白色的脐。盘敞口,中杯座抬起,高足向外翻,足内无釉。杯内壁绘卷草纹,内底饰缠枝花卉,外壁绘缠枝菊花,盘内侧绘缠枝牡丹,外侧绘缠枝莲瓣,颈部绘有重叠的蕉叶。蓝色和白色色彩丰富。胎质坚硬,釉色白青。

景德镇窑青花釉串珠玉壶春瓶

撇口,窄颈,鼓腹,圈足。通体施青白釉。以贴花、珠子组成覆钟图案和如意云头图案,并饰有“寿比南山”、“福如东海”等吉祥文字。下腹贴花卉装饰。元清白瓷中串珠装饰手法相对较少,因此此器是研究元清白瓷装饰题材和工艺的珍贵资料。

景德镇窑青花鸳鸯戏水玉壶春瓶

撇口,窄颈,下垂腹,圈足。沿内口绘如意云头纹。颈部饰缠枝花卉,颈部及腹部饰一圈几何纹,腹部饰两只鸳鸯游莲池,底部绘卷草纹,颈部绘变形纹。莲花瓣,足壁是重叠重叠的莲花。采用国产绿色材料绘制,青花色彩淡雅。胎质细腻洁白,釉色细腻光滑,白中闪着青色。工艺精湛,体现了元代景德镇制瓷的水平。

磁州窑白地黑花诗罐

小口,短颈,丰肩,鼓腹,平底。 4根弦纹将装饰分为三个部分。肩部绘黑色莲花纹,下腹绘折枝花卉,中腹镌草书七言绝句:“细看悟蓬莱,香香四溢”。花朵不断凋零。”老的。芝芝哪来了,白云满地,没人扫。时值元十八年。”釉色黄褐色,胎质厚重。现存元代器物有诗文纹饰并注明日期的,非常珍贵。

景德镇窑青花荷花梨形壶

直口,悬腹,平底无釉。弯流,曲柄,手柄上附有小圆圈。腹部绘莲花纹及流火珠纹。胎骨致密洁白,釉质细腻润泽,青花色彩浓重,白釉泛青光。梨式壶最早出现于元代,流行于明代。因其形似梨而得名。

景德镇窑青花釉僧帽罐

口如僧帽,颈系,腹鼓,足圈。呈鸭嘴状向前流去,盖为珠状纽扣,平放在口内。扁柄上贴有塑料云形花片。胎质细腻洁白,釉面光泽光滑,造型优雅。僧帽壶一般为僧侣举行仪式时使用,是元代的创新品种。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景德镇烧制有甜白釉、红釉和青花僧帽罐。

景德镇窑青花釉多姆壶

壶身呈圆筒形,上小下大。器身、中、底、左、右各有一凸起条,铸有凸起莲瓣纹,线条流畅自然。方流、扁杆曲柄。通体施青白釉,釉色晶莹剔透,胎质细腻洁白。此器造型仿蒙古族传统器皿形状,但改变了壶身方向,装于上层。是反映元代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交汇、融合、发展的珍贵实物资料。这种器物在蒙古和西藏都有使用,是盛放和调酥油茶的器具。茶砖炒成浓茶时,倒入少量酥油、盐和一些牛奶等调味品,此时还要加入味精,搅拌至茶与酥油相融,这是蒙古族和蒙古族生活的必需品。藏族同胞。

钧窑天蓝釉水成

闭口,垂腹,圈足。通体施天蓝色釉,釉不至底部,釉沿口流下,呈现胎体色彩。独特的形状。

元代版图的扩张,使得国内外各民族的联系和交流更加密切,特别是对外贸易的繁荣,无疑促进了陶瓷茶具的生产。在中国陶瓷史上,元代也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传承是指由于对外贸易的需要,北方的主要瓷窑如定窑、磁州窑、钧窑等,以及南方的龙泉窑、景德镇窑,仍保持着原有的瓷器风格。釉色特点及持续生产;明代中叶以后,代表时代特色的青花瓷和高温琉璃瓷日趋成熟,影响了明代以后中国陶瓷的发展。另外,陶瓷茶具逐渐注重装饰,这对明代彩绘茶具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信阳毛尖_毛尖的功效与作用-信阳毛尖网 - -【信阳毛尖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yangmaojiantea.com/1942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