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具 / 古人用茶来做什么,古时人们用什么样的茶具洗茶

古人用茶来做什么,古时人们用什么样的茶具洗茶

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会用玻璃杯泡茶,当然也有紫砂壶、盖碗。你知道古代人们用的茶具是什么样的吗?中国茶艺孕育于汉魏,起源于三唐,发展于宋元,日趋成熟,辉煌胜过明清。茶已从药用转变为日常饮品,并逐渐超越了自身的物质属性,进入了精神境界,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修养、一种人格、一种境界的象征。

中国茶艺孕育于汉魏,起源于三唐,发展于宋元,日趋成熟,辉煌胜过明清。茶已从药用转变为日常饮品,并逐渐超越了自身的物质属性,进入了精神境界,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修养、一种人格、一种境界的象征。相应地,茶具的发展也表现在由大到小、由简单到复杂、由复杂到简约的过程中。净化了时代气息,逐渐趋于艺术化、人文化。

唐代以前的茶具在文献中已有提及,但大多含糊其辞。盖的时候茶具和餐具不是很清楚,是一起使用的。我们先从唐朝说起。自“茶圣”陆羽写《茶经》以来,唐代茶具在“茶道”中开始流行。中国茶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其“器物”篇列出了28种泡茶、饮茶的器具。这套茶具曾风靡朝野,以致“远近有慕,善事者家备一对”。体现了实用性、趣味性的特点。

宋代茶具

如果说唐代茶具的特点是古朴,那么宋代茶具的特点就是美观、时尚。宋代茶具与唐代茶具相比,主要变化是煎煮器具改为茶瓶,茶杯仍为黑色,并增加了“茶拂”。这一切都符合宋代流行的“斗茶”(一种近乎游戏的喝茶方式)的时尚。

1.金银瓶的兴起。宋代的开水器很少使用,多用壶、瓶代替。炊,俗称吊子,是一种有柄、有口的炊具(这种陶制或铜制的开水器,又称吊子,至今北方农村仍存有)。改用有柄有口的茶罐、茶瓶,主要目的是“斗茶”。斗茶用的茶瓶多为鼓腹、细颈、单柄、长口。嘴部呈抛物线形状,倒水时易于控制。

2、黑釉建盏的流行。宋代茶杯多用于饮茶,也是一种敞口、小底、厚壁的小碗。不同的是,宋代以通体施黑釉的“建盏”为重中之重。建盏产于建州(今福建省建瓯市)。因其颜色黑紫,又名“五泥剑”、“黑剑”、“紫剑”。建盏在宋代盛行,其根本原因是“斗茶”的需要。斗茶时,茶汤呈白色,汤花颜色纯白,与黑色的建盏相得益彰。黑白分明,很容易看出水痕,辨别茶的好坏。杯壁较厚,适合保持茶汤的温度。这些都是建站的实际效果。

明清茶具

明清时期的茶具呈现出返璞归真的趋势,从宋代的崇尚金银到崇尚陶瓷。但这种陶瓷茶具的精致与美丽,却是唐人所望尘莫及的。

1、茶杯的洁白度是崇尚的。明代以来,对茶杯颜色的要求又发生了重大变化。明代屠龙在《考盘御史》中说:“质厚难寒,洁白如玉,可试褐色,最为重要”。徐慈书《茶书》:“以纯白为佳”。造成这一重大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饮茶方式的改变。

明代饼茶已不再流行,散茶盛行,人们普遍饮用类似于现代炒绿茶的芽茶。随着散茶的普及,饮茶方法也由煮茶改为泡茶(至今饮茶方法仍沿袭明人制定的模式)。绿茶汤底衬以白瓷,显得清新淡雅,赏心悦目。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明清时期的青花、斗彩、粉彩茶具都以白色为主色调。后来白瓷发展到“薄如纸、白如玉、响亮如镜”的水平,成为非常精美的艺术品。

二是紫砂茶具的繁荣。明清茶具,最受后人推崇的,除了白瓷外,就是江苏宜兴紫砂壶、陶杯的创造和普及。

明代宜兴紫砂茶壶造型精致典雅,工艺独特。一些名壶大师的作品更是稀有珍贵。根据各大师的工艺特点,以作者的名字来命名壶,如明正德至嘉靖之间的贡春壶(贡春),万历之间的大宾壶(时大宾)。到了清代,宜兴紫砂茶壶的生产仍很繁盛,也出现了著名的大师,如嘉庆、道光之间的陈洪绶(名满生),他制作的茶壶被称为满生茶壶。

据说,用宜兴紫砂壶泡茶,即使是盛夏,一夜之间也不会变质。使用已经使用多年的紫砂茶壶,偶尔倒开水,饮用时会有一股茶香的回味。壶小而厚,保温性能好,有利于茶香的发扬和保持。另外,其陶器色彩淡雅古朴,造型古朴。因其笨拙而受到饮茶者的青睐。紫砂茶具的出现及其风靡世界,也与明代散茶的兴起密切相关。

茶具的发展展现了三个不同时代的审美情趣:简约、浓郁、典雅。这一轨迹也与茶本身的发展以及饮茶方式的演变同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信阳毛尖_毛尖的功效与作用-信阳毛尖网 - -【信阳毛尖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yangmaojiantea.com/1907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