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玲珑瓷茶具
从古至今,我国的茶具层出不穷,款式、材质各异。我们来看看,茶具都有哪些材质呢?
粘土茶具
陶器中的佼佼者是宜兴紫砂茶具,它早在北宋初年就兴起,到明代已十分流行。由于陶器温度高,烧结致密,胎质优良,无渗漏,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长期使用后,还能吸收茶汁,积聚茶味;而且传热不快,所以不会烫手;天热喝茶,不容易发酸。
瓷器茶具
我国最早的茶具主要是陶器。瓷器发明后,陶质茶具逐渐被瓷质茶具所取代。瓷器茶具可分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
白瓷茶具:具有胎质致密透明、釉陶烧成率高、不吸水、声音清亮、韵长等特点。因其色泽洁白,能体现茶汤的颜色,传热保温性能适中,色彩绚丽,造型各异,堪称茶饮器具中的珍品。早在唐代,河北邢窑生产的白瓷器就为天下人所使用。如今,白瓷茶具焕然一新。
青瓷茶具:青瓷茶具在晋代开始发展。当时青瓷的主要产地在浙江,最流行的是一种有口的茶壶,叫鸡头流子。宋代五名窑之一的浙江龙泉哥窑达到鼎盛,生产各种青瓷器皿,包括茶壶、茶碗、茶杯、茶盏、茶盘等。
黑瓷茶具:始于唐末,盛于宋,延续于元,衰于明清。这是因为喝茶的方法已从唐代的炒茶方法逐渐转变为宋代以来的点茶方法。斗茶为黑瓷茶具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宋代人们衡量斗茶的效果,首先看茶面汤花的色泽和均匀程度,“亮白”为先; “水痕”为上。福建建窑、江西吉州窑、山西榆次窑均大量生产黑瓷茶具,成为黑瓷茶具的主要产地。各窑黑瓷茶具中,以建窑出品的“建盏”最为称道。
彩瓷茶具:顾名思义,彩瓷茶具就是用彩瓷制作的茶具。彩瓷的工艺多种多样,因此彩瓷茶具的品种和颜色也很多,如釉下彩、釉上彩、釉中彩、青花、新彩、粉红瓷、珐琅等茶具。丰富多样,其中以青花瓷茶具最为引人注目。
青花瓷茶具实际上是指以氧化钴为呈色剂,直接在瓷胎上绘制图案、纹饰,然后涂上一层透明釉,再还原入窑烧制而成的器物。在1300左右的高温下。
玲珑瓷茶具:玲珑瓷是在瓷胎上刻花的,流行于明代。 “玲珑眼”,再施釉烧制,烧成后雕刻图案清晰可见。具有精致、精致、细腻的特点,十分美观。被誉为“瓷中带玻璃”。
玲珑瓷茶具是以玲珑瓷为原料制成的茶具。玲珑瓷常与青花相配,有青花玲珑瓷。在创新技法上,玲珑眼与青花图案的有效结合,比一般对称的玲珑眼更加灵活有趣。景美文化瓷青花精品瓷的创作就是如此,将精美的雕刻与青花山水、花鸟、图案相结合,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
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始于清代,主要产于福建福州。采集天然漆树汁液,将其提炼,并与所需颜料混合,制成华丽夺目的器物,是我们祖先的发明之一。福州生产的漆器茶具色彩斑斓,有宝砂闪、金丝玛瑙、釉面金丝、仿古瓷、雕花填充、高雕嵌银等,经过新技术处理后,更加光彩夺目、可爱可爱。
玻璃茶具
玻璃,古人称为琉璃或琉璃,实际上是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矿物。用这种材料制成的茶具能给人一种色泽鲜艳、光彩照人的感觉。唐代元稹曾有诗赞叹琉璃,说它“色彩冰冷,尘埃不隔,如一场看不见的宴席,却堪对着一块玉”。男人。”难怪唐代供奉法门寺塔佛骨舍利时,琉璃茶具也被列入供品之列。
近代以来,玻璃器皿有了很大的发展。玻璃质地透明,光泽耀眼,形状多样,用途广泛。用玻璃杯泡茶时,茶汤颜色明亮,茶叶细嫩柔软。
金属茶具
金属器皿是指用金、银、铜、铁、锡等金属材料制成的器皿,是我国最古老的生活用具之一。 20世纪80年代中期,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的一套唐僖宗供奉的鎏金茶具,可谓金属茶具中的稀世珍品。但自宋代以来,古人对金属茶具褒贬不一。特别是明代以来,随着茶的革新,饮茶方式的改变,陶瓷茶具的兴起,包括银制茶具在内的金属茶具逐渐消失。
此外,还有搪瓷茶具和竹木茶具。搪瓷茶具以耐用、图案清新、轻便、耐腐蚀而著称。它起源于古埃及,后来传播到欧洲。明代景泰年间,我国创造了景泰蓝茶具,这是一种珐琅镶嵌工艺品。我国真正开始生产搪瓷茶具是在上世纪初。隋唐之前,饮茶在我国虽然逐渐普及,但属于粗放型饮茶。当时的饮茶器具除陶瓷外,多以竹、木制成。陆羽在《茶经四器》中列出的28种茶具,大部分都是竹木制成的。这种茶具来源广泛,制作方便,对茶叶无污染,对人体无害。因此自古以来就受到茶人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