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适的窑火是烧出好壶的保证。任何陶器都蕴藏着火的艺术,宜兴茶壶亦是如此。
古代宜兴用龙窑烧制壶。龙窑长七十至八十米,依山坡而建,蜿蜒起伏,如一条巨龙。能建造龙窑的当地人在古代可称为窑老板。
如今,为紫砂爱好者所熟知的徐祖春,是著名雕塑家徐修堂的父亲,是民国时期拥有该窑的窑主。徐秀堂老师曾说过,“窑师傅”在窑工中的地位是最高的。一日三餐必须有酒有肉,窑主必须亲自陪同。
对待这样的关键技术人,过去的窑老板与民初的普洱茶老板很相似,对待制茶人的态度非常恭敬。如果一顿饭少了一个菜,泡茶的人就搬不动筷子,老板必须赶紧加菜,并向师傅们道歉。这是规矩,做壶也是一样。
在外行看来,紫砂壶的“规矩”颇多。不仅是制壶工匠,窑工也不容忽视。但除去人为原因后,更多的是窑炉环境,它决定了一件壶的“成败”。
使用龙窑烧制陶器时,如果遇到阴雨天(特别是雷雨天气)、大风等异常天气,就会影响窑炉的烧制。这时候就全靠窑工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精神了。
宜兴龙窑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粗烧。此后,当地人称为“元窑”的下吸式窑取代了旧龙窑。 1974年,由轻工业部投资,在原紫砂一厂建成大型隧道窑。在窑中,可以防止油中的杂质溅到锅体上,影响颜色。
隧道窑被一些人称为“官窑”。虽然“官窑”不无炒作之嫌,但这座隧道窑烧制的壶的“水色”却是得到不少玩家认可的。与龙窑类似,隧道窑也可以烧成很高的温度,并且关火后,可以将锅放在窑中较长时间,使其慢慢冷却,而且不待锅开后取出。
但隧道窑已于2000年初关闭。现在宜兴多采用推板窑作为窑炉。由于燃煤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且政府禁止燃煤,目前一般采用燃气窑或电窑。
窑内的火温和窑内的气氛直接影响锅的质量。在宜兴,我们可以看到泥老板、制壶大师不断地把泥片或拍好的坯体缸拿到窑火上试烧。同一种粘土虽然烧成温度不同,但其颜色也不同。很不一样。
哪种窑烧壶泡茶更好还有待研究和试验。一般来说,紫砂壶的窑火温度控制在1170摄氏度左右,红砂壶的窑火温度控制在960摄氏度左右。
判断紫砂壶的窑火状况大致如下:
1、窑温高:窑温高会使泥中的铁过多燃烧,锅的表面会呈现黑色或深紫色。
2、窑温低:如果窑火不够,锅的表面就会暗淡、坚硬。
3、窑温波动:窑温波动时(过去龙窑常见),壶身上到处都会出现水泡,有的大如黄豆。
隧道窑和推板窑的优点是:
——窑温不会像过去龙窑那样窑温忽高忽低。
其次,一旦关掉火焰,还有很长的时间进行慢速退火,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延长了高温的时间。
原紫砂一厂的一位老工匠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说这种文火还原很像农家煮饭,用柴火在大铁锅里煮饭。中间的温度还很高,米饭都闷熟了。
如今,窑炉烧制方法不断改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更方便、更环保的方法。但千年传统制壶工艺却始终未变,延续着它的独特性和质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