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油茶产业链模式分析
湖南金叶油业有限公司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将油茶产业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政策的背景下,在湖南省各级政府的亲切关怀下,以及利用长江以南的丰富山地资源,于2016年05月09日成立,注册资本6000万元。利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打破农民自主种植,零星分散,自产自销的经营方式,与农户达成互利互惠的合作模式,形成基地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充分实现油茶优势种植项目的应有效益。
专门以茶油系列产品开发为主,打造一条从高产苗木到优质鲜果,从优果压榨到精深加工,从加工剩余到科研开发的生态经济循环产业链。集基地建设、科研、生产加工、销售、储运、贸易为一体的大型油料加工企业。
2. 油茶产业规划
油茶种植--最近政府出台政策补贴油茶,并大力扶持油茶事业。油茶全身是宝,最主要的是茶油目前供不应求,价格高涨。种植油茶不仅能获得油茶的收益,同时可以开展其他多种林下经济模式,如林动,林饲,林畜,林禽,林药等,还能够打造成生态旅游,农村体验等项目参与到全域旅游中来。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饮食的越来越重视,部分高利润项目也随之出现。尤其是涉及到绿色食品,养生食品,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形势下,批量种植这类产品,产生的效益是相当可观的!比如食用油,食用油在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茶油向来是珍贵的油类资源,每年投入市场的茶油非常稀缺,所以油茶种植将会是农村的下一个风口。尤其在政府目前大力支持油茶事业,并且要求加强油茶种植的情况下,这将是农村最受青睐的项目之一。
而油茶中较为出色的有三华油茶,下面以三华油茶为例,介绍相关补贴政策以及收益分析:
根据《中央财政林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中国林业有四类补贴项目:
1、林木良种培育补贴
补贴标准:种子园、种质资源库每亩补贴600元,采穗圃每亩补贴300元,母树林、试验林每亩补贴100元。每株良种苗木平均补贴0.2元。三华油茶属于国家审定林木良种,华硕编号:国S-SC-CO-011-2009:华金编号:国S-SC-CO-010-2009;华鑫编号:国S-SC-CO-009-2009。
华硕、华金、华鑫油茶国家林木良种证书
2、造林补贴
补贴标准为:人工营造,乔木林和木本油料林每亩补贴200元,灌木林每亩补贴120元,水果、木本药材等其他林木、竹林每亩补贴100元,低产低效林改造每亩补贴100元,各地政府对油茶丰产林建设补贴一般在1000-3000元/亩、油茶低产林改造补贴一般在200-1000元/亩。
3、森林抚育补贴
森林抚育补贴标准为平均每亩100元。
4、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
主要采取人工造林、现有林改培等集约经营措施,着力培育中短周期速丰林、大径级用材林和珍稀树种。人工造林投入标准不低于2000元/亩,现有林改培投入标准不低于1000元/亩,单个地块集中连片面积不低于300亩。项目申报要编制3年总体规划,批复后分3年建设完成,每年根据建设任务安排投资。
效益分析
(以1亩为例)
注明: 1、定植8年三华油茶亩出油70kg,可用于茶油销售、油茶附加品(茶粕、茶壳、茶枯)深加工。按茶油价格100元/kg,1亩油茶林前8年累计产业增加值为25975元(25975=11970+9576+5985+2394-3950)。 2、按定植27年丰产20年计算,第8年开始每年产业增加值为11720元/亩(11720=11970-250),1亩总产业增加值为(n-8)*11720+25975元,n为定植年数, 8≤n≤27 。如n=27,则总产业增加值为248655元/亩。
三华油茶林下经济----华硕树体生长旺盛,树姿半开张,自然圆头形,枝条粗壮而疏,重叠枝较少;华金树体生长势强,树冠紧凑,纺锤形,树姿较直立;华鑫树体高大,树姿半开张,树冠自然圆头形。充分利用三华油茶林下自然条件,进行合理种植、养殖。构建稳健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物多样性,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一条新路子,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01林禽模式
在三华油茶林下养殖土鸡、土鸭、土鹅,可以实现种植、养殖在一个系统的不同空间的安排,对提高林地的土壤肥力和虫害防治有很大的作用。
02林动模式
特种经济动物主要有蚯蚓、林蛙、蚱蝉、蜜蜂等,这些特种经济动物具有较高的经济和营养价值。发展三华油茶林下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既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也可以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发展农村经济,丰富市场供应,增加林农收入。
03林药模式
三华油茶林间空地适合间种黄栀子、三叶青、油牡丹、白芍、板蓝根、毛地黄、石竹、侧金盏、芍药等药材,对这些药材实行半野生化栽培,管理起来相对简单。据调查,林下种植中药材每亩年纯收入可达2500~4500元。
04林菌模式
我们常有一句“油茶林中遍地宝,就看你爱不爱去找”的话,多数都是说的林中菌类,比如说灵芝等。而现在适合人工栽培的菌类就多大20多种,比如香菇、平菇、猴头菇、金针菇、竹荪、灵芝等,所以林菌模式其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
05林槐模式
这里说的槐树指泓森槐。它有杨树的生长速度、槐木的材质,具有速生、干直、窄冠、硬料四大特点。泓森槐年均高度生长量3.15m,树干通直向上高至20米以上,窄冠可让阳光直射油茶林,另外作为豆科植物有根瘤菌,能固氮释肥,是一个很好的混交林树种。
06林菜模式
三华油茶林透光性比较强,可在林间种植芥菜、黄瓜、南瓜、冬瓜、龙牙葱、大叶芹等模式,这种模式也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模式,完全可以实现“双丰收”。
07林粮模式
三华油茶林下种大豆、花生、红豆、山稻等,通过在不同林分中根据农作物的特性选择不同的种植模式,完全可以实现“双丰收”。另外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也备受人们喜爱,其前景比较广阔,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
08林果模式
三华油茶林下可套种西瓜、香瓜,林间可套种枇杷、桔树、板栗、柚子等,优点在于口感好、产量高、品相佳,糖度梯度小,商品性较好。生产出来的水果,备受大家欢迎。
09林花模式
花卉主要有草本花卉和木本花卉,一般是在稀疏的林地中种植木本花卉,在密度较大的森林中或者果园中种植草本花卉。较为适宜在三华油茶林下种植的花卉有百合属、水仙类、白头翁、秃疮花、金莲花荷包牡丹等。
10林油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就是在三华油茶林下种植花生、芝麻、棉花、油菜、大豆等油料作物,这些油料作物除了油茶外,都是浅根作物,有些具有固氮根瘤菌,不与林木争肥争水,且又覆盖地表,能够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但树冠太大时不宜间作此类作物。
3. 油茶产业发展思路
要改变村集体经济收入单一的现状,唯一的办法就是广开思路,广开财路。
因地制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区可种植果树茶油茶叶等经济作物,让土地流转,合理利用。水多也可种植荷,耦等,还可发展养殖业。先优选品种,也要做好宣拓宽传路。
在此基础上,综合本村的优势,美化环境,挖掘文化因素,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业等。
忘之要集思广益,发挥优势,搞出特色。
4. 油茶的产品分析
答:茶油变白了是正常现现。茶油低温下会有乳白色絮状结晶物,这是正常现象,不影响食用,由于山茶油有大量的抗氧化物,因此在常温下的保质期可长达两年,比一般食用油长得多。
山茶油物理压榨法:靠物理压力将茶油直接从油茶果中分离出来,全过程不涉及任何化学添加剂,保证产品安全、卫生、无污染。
5. 油茶产业链模式分析报告
正规。
山茶油全产业链企业四川杰心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为“双创企业板挂牌企业”,在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经过多年的耕耘,杰心集团现已成长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四川省山茶油全产业链公司,获四川省林草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荣誉。
6. 油茶产业发展
1、数字化发展趋势
以信息技术带动乡村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在中国数字乡村建设第二阶段的2021年将不再是一个口号。
《关于公布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的通知》,已经公布了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并对抓紧组织开展试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且农业数字化,也就意味着农业将向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的靠拢和细化:农业生产高度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农业生产体系逐步完善;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进行“三位一体”革变。
具体来说,很多时候农业需要靠天吃饭,种植大多时间依靠以前的经验,什么情况该浇水了,什么时候该施肥了,对一大部分农业从业者来说都是凭经验判断,让种地充满了不确定性,数字化、智慧农业的存在就是减少这种不确定性。
举例来说,钉钉数字化管理对农业管理板块都能起到系统的规范作用,很大程度地减少沟通成本,加快了办事效率。
比如在农场设计方案的时候,可把细目分为客户、项目名称、预算、现场勘探、设计阶段等让填报人填写上报,面积、坡度、落差、种植株距、水源水质等都悉数记录。
设计方案提交上来后,设计师根据需求细磨滴管壁厚、滴头距离、流量和系统配套等问题来进行设计、改进和反馈,整个流程只需要钉钉上的审批功能实现。
2、品牌化发展趋势
2010年,我国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2020年已超1万美元。
全球经济规律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居民消费开始从温饱型向享受型转变,为新时代中国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和品牌化提供了最好的时代机遇和发展土壤。
毫无疑问,品牌化便是提升农产品价值链最重要的趋势,各省、市、县品牌建设可谓你追我赶,热火朝天。
宁夏枸杞、吉林大米、湖南茶油、寿光蔬菜、盱眙龙虾、横县茉莉花、勐海普洱茶、容县沙田柚、兴安盟大米、伊川小米、乌兰察布马铃薯、盐池滩羊、洛川苹果等都是在最近几年异军突起。
3、融合化发展趋势
从产业深度出发,现代农业不仅仅是第一产业的种植和养殖,第二产业的食品原料加工,从田间地头到厨房餐桌的快消食品,还可以是第三产业的休闲、观光、亲子活动,以及健康养老、创意文化等。
一二三产业融合是指,全产业链或者产业链上多点增值,有搞种养的,有搞加工的,有搞销售服务和在第三产业上进行观光、休闲、养老、采摘、亲子、文旅等延伸价值的,使原本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变身为综合产业,使农产品增值,让农民和农业企业增收。
这个版块的例子都不用列举,大部分农场主都是朝着资源融合方向在做,只是一部分人还在夯实第一阶段,有的已经先走一步来到了三产融合的关卡,具体如何做好,那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事情,但是资源融合已经势不可当。
4、冷链化发展趋势
为保鲜而创造的低温环境有可能给病毒的存活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疫情让冷链成为了焦点。
同时,生鲜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发展,离不开冷链的高级化、精准化、品质化发展。但就目前冷链的发展情况来看,数量多但是缺乏体系的管理且与国外的技术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
从欧美国家的冷链物流来看,它们除了有好的政策提供红利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把技术运用到了冷链物流的建设体系中来,比如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冷库、自动分拣、GPS技术、真空预冷或冰温预冷技术等等,从而提高了冷链的整体效率及产品的保鲜度、安全性。
他们会将容易腐烂的农产品直接承包给行业优秀的冷链公司进行托管,让运输工程专业化,保证农产品的保鲜度和食品安全,同时降低了成本。
如何缩小中外农产品冷链技术和水平的差距,怎么进行升级,将是未来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成为农产品发展关键的一环。因此,冷链体系的发展是其未来发展趋势。
5、定制化发展趋势
定制化存在于各行各业,农业也不可能除外,并且已经如火如荼。
“定制农业”以绿色、有机农产品为载体,用会员制拓展用户,是一项顺应新需求的农业模式。它的卖点并不只有农产品,还可吸引城里人前来体验、观光、消费,与旅游、养老、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带动乡村振兴。
其核心点包括:
1.城市消费者成为中小农业企业会员
2.中小农业企业按照约定生产并按时配送农副产品
3.农旅结合的一种,会员可以定期来到农场体验农耕生活,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
简单来说就是打破过去传统的消费模式,“我有什么,就卖什么;卖什么,你就消费什么”的时代已经过去,以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拉式供应链应运而生。“消费者和市场需要什么,就卖什么;卖什么,你就种什么、养什么、加工什么”。
“以销定产”模式将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和升级,值得每一个农业人去思索和实践。
7. 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与其说茶油产业,不如说是油茶产业,这涵盖了从油茶的资源培育到茶油产品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全产业链过程。
数据显示,自2008年油茶产业快速发展以来,油茶林种植面积从4531万亩发展到6550万亩,茶籽和茶油产量分别从98万吨和24万吨提高到263万吨和65万吨,年产值从110亿增加到860亿元,基本实现《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的预期目标,实现了既促进了群众就近就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又改善生态环境。
8. 油茶产业链模式分析论文
一个陌生人对一座城市的了解,除了美景就是美食了,下面就介绍一下我们广西的美食吧∶
1.老友面,这是据说有着百年历史的南宁面食
2.桂林米粉,桂林米粉一直以她独特的风味远近闻名
3.水油堆,这是壮家特色小吃之一
4.油茶,广西桂林的油茶最是好喝
5.荔浦芋扣肉
广西有太多太多的美食了,说个几天几夜都说不完
9. 油茶行业分析
种植山油茶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种植油茶在农村特别是山区和丘陵地区最为适宜,具有种植简单,无需技术,无病虫害,无需精心管理,产量高收益大,一次种植,长期受益,收益的茶籽,目前山茶油市场达到10-20元一斤,除去人工成本外,亩效益达到3-5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