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砖茶是红茶、泾阳府砖茶,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因在三伏天加工,其香气和功效与茯苓相似,经蒸压后形成砖形。故称茯砖茶。泾阳茯砖茶,又称凤子茶、泾阳砖,是再加工茶中的黑茶紧压茶。泾阳茯茶工艺复杂,制茶工艺多达29道,并且存在着离不开泾阳水、离不开泾阳人、离不开泾阳气候的三个不可重复的条件。这三个硬性条件是不可复制的。
茯砖茶介绍:
自古岭北不产茶,泾阳只产砖茶。中国丝绸之路沿线出口的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叶等。泾阳是南茶必北之地。古代,泾阳茯砖茶沿丝绸之路远销中亚、西亚40多个国家。被誉为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茶、黑黄金。
历史上,茯茶主要通过骆驼和马运往西方。出售后带回的主要产品有甘、宁、青的兰花烟草、皮毛、药材、香料、珠宝首饰等。随着与泾泾商业贸易的进一步扩大,郭泾茶叶数量不断增加,茶叶西运问题凸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增加运输量,茶商尝试改进茶叶包装,减少茶叶体积,并开始制作砖茶,于是泾阳茯砖茶诞生了。明清至民国是泾阳茯砖茶发展的鼎盛时期。除销往西域各地外,还远销俄罗斯、西班牙、波斯等40多个国家。据陆昆《秦江直略》记载,泾阳县的官茶入关,运至茶肆,单独检验。
2013年9月2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泾阳茯砖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茯砖茶的历史:
泾阳茯砖茶历史上曾远销西北乃至更遥远的中西亚国家。它不仅带来了当地工商业的繁荣,也承载了秦人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英雄情怀。
自宋代以来,就有以茶治边的政策。朝廷设立“茶马司”,以马贸易茶,与边民进行“茶马贸易”,统治边民并从中受益。泾阳茯砖茶是历史上历代“茶马贸易”中使用的主要茶品。
《泾阳县志》载:“清朝雍正年间,靖邑为商贾云集之地”。泾阳地区有企业131家。其中,经营茯砖茶的商铺有86家,每家年产量约300-500吨。当时,泾阳茯砖茶不仅销往西域各地,还远销俄罗斯、西非、波斯等40多个国家。
历史上,泾阳茯砖茶赢得了许多声誉。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当地的制茶工艺,泾阳茯砖茶自古就有“三不成”,即“无泾阳水不成,无泾阳水不成”。气候,离不开泾阳人的技术。”陈述。直到1958年,由于泾阳当地不种茶,根据国家“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中央要求将加工生产转移到茶叶产区。 1958年后减少并停产。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生活需求丰富多彩,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传统产品。老泾阳茯砖茶公司的后人看到了复兴前人创造的“茯砖茶霸”的历史机遇,决定开发这一历史传统产品。
2007年,泾阳茯砖茶技术恢复试生产,成功恢复生产。
2013年,泾阳茯砖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完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制作技艺入选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018年1月11日上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泾阳茯茶研发中心揭牌仪式在泾阳县乔底镇举行。